中國企業的模仿生產,早已為世人詬病,尤其哪些工業設計強國總是拿“中國制造”缺乏“原創”敲打中國工業設計,中國工業設計的發展問題是設計界的熱點也是痛點。作為一家行業性工業設計公司,我們將從設計土壤、設計思維方式、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引導、四個角度來談中國工業設計的轉型升級。
中國工業設計要做到深度創新,要從設計思維和創新驅動方式上改變。生產型企業已經認識到工業設計的價值,但對工業設計創新的內涵的理解比較膚淺,普遍認為工業設計就是畫個外觀,大部分的委托設計都是在短平快的設計流程下設計生產制造出來的。工業設計公司在這樣的創新流程下,工業設計費用,時間投入,設計師資源投入都達不到國外工業設計公司行業水平,在這樣的創新土壤下很難從工業設計戰略上系統的規劃再設計。
企業產品設計創新活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循環過程,其本質在于對創新資源和生產資源的整合和再設計過程,管理模式的創新,不斷實現價值增值的企業經營過程,是企業的第二核心競爭力,企業的產品設計創新分為四個層次.
(一)外觀層面創新,使產品與用戶的直觀感受發生聯系,改進或完善已有的產品結構,從直觀層面制造差異。
(二)功能層面的創新,產品設計介入用戶的使用方式從使用層面制造差異。
(三)原理層面的創新,為用戶提供全新角度解決問題的的途徑,建立新的產品結構,從觀念層面制造產品差異
(四)整合、集成層面的創新,以服務體系主導的產品系統,從體驗層面制造產品差異。
我們工業設計公司一定會做好工業設計。
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和立法上還是比較模糊,其標準不夠清晰,在國內工業設計產業中一直在做知識產權立法保護,為什么還是收效甚微。對原創性產品保護起不到實際性作用。如深圳早期的手機設計行業,我們的規定是兩款近似設計有6處不一樣就屬于原創產品。其中包括按鍵位置的不一樣也算不一樣,類似這樣的產權保護很難做到實處,很多企業花很多精力設計研發一款產品出來,一旦好賣馬上就有近似度100%的產品出來。知識產權立法不夠嚴格,會嚴重影響工業設計產業發展企業創新的步伐。在這樣的創新土壤下創新的成本和代價過大,導致很多企業不愿創新。
政府政策引導和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激勵方式,自從國家把工業設計當成國家戰略驅動方式后每年都有部分專項資金用于行業激勵和促進,大方向還是扶持大公司,初創工業設計公司或發展中的工業設計公司很難獲得此類的專項資金,這樣的方式導致大部分設計公司都想往人數上發展。但實際上對于工業設計行業真的不需要這么大的體量,工業設計公司更需要縱向的發展而非橫向巨無霸,什么都設計,什么都設計不好,最終變成商業性質的設計流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