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是工業產品和大型設備研發加工過程中運用現代設計理論和方法的專業實踐。工業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證實,一個國家的工業設計越活躍,其工業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就越強;工業化程度越高,制造業基本實力越強,工業設計能刺激的價值提升和市場控制水平越高,對工業設計的依賴和需求就越明顯。
對于一個國家的工業化進程,這種基本的制造能力和工業設計能力的相互刺激有利于產生強大的活力,以迅速提高工業化的程度。20世紀,全球工業設計的主動權和主導權基本控制在歐洲和美國為數不多的工業強國的工業設計實力集團手中,比如19世紀下半葉開發現代設計實例的英國威廉·莫里斯和藝術和手工藝運動,20世紀20年代開拓現代設計教育的德國包豪斯,30年代出現在美國的一代專業工業設計師,40年代后英國工業設計和設計管理的快速發展,50年代后北歐現代設計的崛起,為全球工業設計領域和市場的成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中國現代工業設計起步較晚。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經濟規模、產業基礎等條件的限制,中國制造業只能做低端產品或樣品加工。當時,中國的工業設計既缺乏實踐經驗,也缺乏實踐平臺。然而,在這種不甘落后的期待、探索、學習和發展中,一代又一代的工業設計師以祖國和民族的繁榮為己任,以克服困難為動力,不斷探索和實踐,最終打開了工業設計科技創新的大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中國現代制造業不懈努力,基本日益堅實,科技創新理念逐步完善,中國工業設計產業輪廓開始顯現。從日常家居的針線、水龍開關,到來自五大洲的高空航天、深海潛水,中國工業設計活躍無處不在;聯想、海爾、三一重工等一批設計創新企業和產品成為創新驅動力。
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等一批特色鮮明的企業品牌和新興科技產品后來居上。2019年新年,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博物館“第三屆中國設計與公共藝術專題展”中展出的“神舟”號載人航天飛船,“天宮一號”目標飛機,“復興號”一批重大工程,如時速350公里的雙層高鐵公交車,是對歷史進步的生動詮釋。
目前,依靠中國工業制造業強大的工程能量,先進的設計與先進的制造業密切相關,并得到了強大的授權。許多有效的工業設計案例,工業設計創新團隊迅速進入社會視野,但也向世界設計舞臺發出了強烈的中國聲音。許多工業設計“拓荒者”中國工業設計師的非凡風采開始從背后走到舞臺前。
工業設計是一項系統要求很高的工業設計“科學/人文”技術集成,特別是對于投資巨大的高端技術和先進制造業,每個項目都堪稱“責任如山”每一項技術都要經得起極其嚴格、嚴格、嚴格的科學審視和質量檢驗。為了使工業設計與現代制造、社會經濟真正緊密聯系,團隊合作尤為重要。
在陸長德等老一輩工業設計教授的帶領下,參加國家航空航天工程項目的西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團隊多年來深入國家航天科技單位,與航天工程專家進行跨學科交流,建立相關工業設計價值和功能、技術和方法的專業互信,從小型和局部工程項目入手,為其提供優質的設計服務。
例如,在工業設計建議的具體航天環境中實現的航天艙“天地偏色”根據色彩方法的應用,設計創造了有利于空間工作心理穩定的環境條件,為未來空間工作站的環境設計積累了關鍵經驗。工業設計團隊的這些詳細而科學的工作得到了工程系統的肯定。目前,工業設計作為一種正常的工作方法,已被多個單位納入航天工程的研發過程。
西南交通大學人機環境系統設計研究所作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軌道交通工業設計專業團隊,在軌道交通和車輛設計方面仍處于起步階段“外行人”,沒有設備,沒有經驗。然而,在徐伯初教授的領導下,該團隊與國家重點實驗室軌道專家密切合作,積累數據,克服困難。
為了滿足軌道交通產品的特殊要求,團隊從基礎研究開始,只從車輛運行環境、車輛顏色效果、乘客座椅配置、車輛照明布局、車輛公共設施等重點進行深入問卷調查,生成最佳研究方案,用于設計和規劃。今天,中國高速鐵路在塞北江南運行,不僅速度方便,運行穩定,而且在色彩環境、乘坐體驗、設備服務、信息提示等方面,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成為新時代中國制造技術和審美成就的閃亮名片,也是中國百年工業設計過程的生動寫照。
目前,全國有600多所高校開設工業設計專業,實施從大專、本科到研究生系統的完整工業設計人才培訓,共同形成了一支大型的工業設計團隊,可以提供普遍、多樣化的專業服務和人力資源。雖然它還很年輕,在許多方面仍然缺乏經驗,需要探索,距離國際頂級水平也有一定的距離,但它已經站在世界先進制造業的實際戰斗平臺上,在高端、專業和增長方面,占據了罕見的標準優勢,積累了初步經驗。未來,隨著該團隊的不斷發展,我相信中國當代工業設計將使現代制造業的生產和應用過程更加方便、舒適和美好。